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含有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对婴幼儿存活、生长、发育都极为重要
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可大大促进婴儿生长发育,4~6个月纯母乳喂养婴儿体重、身长、头围、胸围明显优于非纯母乳喂养儿。非纯母乳喂养儿患生长迟缓的危险性比纯母乳喂养儿高2倍
现在 很多新手妈妈知道母乳对孩子喂养的重要性。但是却会不自觉地陷入许多误区。
误区一: 妈妈生病了,不能喂母乳
哺乳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在此期间并不需要停止哺乳。如果妈妈需要服药,需告知医生在哺乳期,医生会根据情况开一些对宝宝无害的感冒药。患感冒母亲与婴儿接触时,最好洗手、戴上口罩,以免通过皮肤和呼吸道再次传播病菌。
此外,许多患乙型肝炎或有乙肝病毒携带的妈妈担心自己会将病毒传染给婴儿,因此选择配方奶喂养。如果妈妈在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期(DNA阳性),应停止母乳喂养,但经过治疗后的慢性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则不是母乳喂养的禁忌。
误区二:哺喂何时开始,效果都一样
人初乳为孕后期与分娩4~5日以内的乳汁。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免疫球蛋白,可增强新生儿免疫功能,预防感染。所以,初乳是富有营养的。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产后都应尽早开奶(产后1小时内)。
在出生24个小时之后才开始哺乳的婴儿,不论是混合喂养或纯母乳,比在产后1小时就开始哺乳的婴儿,死亡的概率高。
误区三:乳房不胀,说明母乳不足
所有新妈妈都要对自己有信心,吸吮是维持母乳分泌的关键。婴儿吸吮的次数越多,乳房产生的乳汁越多。不哺乳的产妇血中催乳素的浓度常在分娩后一周降到妊娠早期的低水平。
衡量母乳是否充足,不能仅凭母亲主观感觉乳房是否胀来判断,而是应结合婴儿的体重增长情况、精神睡眠状况、小便量是否充足等综合判断。
误区四:母乳够,辅食可以晚点加
纯母乳喂养6个月以后,母乳的分泌量及营养成分无法完全满足婴儿生长需要,尤其容易发生铁缺乏等。铁缺乏是最常见的微量营养素缺乏性疾病之一,除可导致贫血外,还可以影响生长发育、抗感染能力、智力等。
建议在4月~6月龄后,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条件和宝宝自身成长的需要正确添加辅食。